芨芨草
名称:芨芨草
芨芨草(学名:Achnatherum splendens)是高大多年生密丛禾草,茎直立,坚硬。须根粗壮,根径为2-3毫米,入土深达80—150厘米,根幅在160—200厘米,其上有白色毛状外菌根。喜生于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盐碱滩沙质土壤上,在低洼河谷、干河床、湖边,河岸等地,为中等品质饲草,对于中国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区,解决大牲畜冬春饲草具有一定作用,终年为各种牲畜所采食,但时间和程度不一。骆驼、牛喜食,其次马、羊。在春季,夏初嫩茎为牛、羊喜食,夏季茎叶粗老,骆驼喜食,马次之,牛、羊下食。霜冻后的茎叶各种家畜均采食。
形态特征
多年生密丛生草本。植株具粗而坚韧外被沙套的须根。秆直立,坚硬,内具白色的髓,高50-250cm,径3-5mm,节多聚于基部,具2-3节,平滑无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黄褐色叶鞘。叶鞘无毛,具膜质边缘;叶舌三角形或尖披针形,长5-10(15)mm;叶片纵卷,质坚韧,长30-60cm,宽5-6mm,上面脉纹突起,微粗糙,下面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长(15-)30-60cm,开花时呈金字塔形开展,主轴平滑;或具角棱而微粗糙,分枝细弱
,2-6枚簇生,平展斜向上升,长8-17cm,基部裸露;小穗长4.5-7mm(除芒)灰绿色,基部带紫色,成熟后变成草黄色;颖膜质,披针形,顶端尖或锐尖,第1颖长4-5mm,具1脉,第2颖。第3颖长6-7mm,具3脉;外种长4-5mm,厚纸质,顶端具2微齿,背部密被柔毛,具5脉,基部钝圆,具柔毛,长约0.5mm,芒自外种间抽出,直立或微弯,粗糙,不扭转,具2脉而无脊,脉间具柔毛;花药长2.5-3.5mm,先端具毫毛。花、果期6-9月引。
生长特性
芨芨草为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芨芨草返青后,生长速度快,冬季枯枝保存良好,
特别是根部可残留一年甚至几年,可使芨芨草草场一年四季牧用。芨芨草具有广泛生态可塑性,在较低湿的碱性平原以至高达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从干草原带一直到荒漠区,均有芨芨草草甸分布,但它不进入林缘草甸。在复杂的生境条件下;可组成有各种伴生种的草地类型,它是盐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种。根系强大,耐旱;耐盐碱、适应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布与地下水位较高、轻度盐渍化土壤有关,地下水位低或盐渍化严重的地区不宜生长。芨芨草可为牧区寻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滩在荒漠化草原和干旱草原区,为主要的冬春营地。总盖度可达35—50%,在100平方米内可有35丛左右。
饲用价值
芨芨草为中等品质饲草,对于中国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区,解决大牲畜冬春饲草具有一定作用,终年为各种牲畜所采食,但时间和程度不一。骆驼、牛喜食,其次马、羊。在春季,夏初嫩茎为牛、羊喜食,夏季茎叶粗老,骆驼喜食,马次之,牛、羊下食。霜冻后的茎叶各种家畜均采食。但在生长旺期仍残存着枯枝,故降低可食性,也给机械收获带来困难。芨芨草生长高大,为冬春季牲畜避风卧息的草丛地,当冬季矮草被雪覆盖,家畜缺少可饲牧草的情况下,芨芨草便是主要饲草。因此,牧民习惯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为冬营地或冬春营地。大面积的芨芨草滩为较好的割草地,割后再生草亦可放牧家畜。开花始期刈割,可作为青贮原料。产草量各地
有显著差异,据测定,在腾格里沙漠湖盆低洼地,亩产干草65—135公斤,在鄂尔多斯地区,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就饲用而言,芨芨草质量不高,主要是与它的茎叶粗糙且韧性较大有关,家畜采食困难。白质和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拔节至开花以后这些成分逐渐降低,而粗纤维含量增加。适口性下降。在拔节期间,芨芨草粗蛋白质的品质较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表1—2),大约与紫苜蓿的干草不相上下。因此,芨芨草作为放牧或割草利用时,应在抽穗、开花前期进行。
地理分布
1.全世界芨芨草属共有23种1变种,分为5个组。本文对它们进行了系统介绍。
2.属的地理分布,最北为北纬62°(羽茅、毛颖芨芨草),最南为北纬26°(林阴芨芨草)。就海拔而论,分布最低的海拔记录为120m(雀麦芨芨草),分布最高的海拔记录为4600m(干生芨芨草和藏芨芨草)。
3.本文讨论了芨芨草属5个组(芨芨草组,钝基草组,直芒草组,新芨芨草组,拟芨芨草组)的系统位置,和每个组包括的种类及5个组的分布格局。
4.根据塔赫他间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统计了每个区的种数,明显看出伊朗-土兰区种类(18/24)是第一位,东亚区(14/24)居第二位。中国有17种,横断山脉地区、华北地区和唐古特地区种数最丰富(10种和9种)。
5.研究结果表明:(A)从种的分布格局分析可见,横断山脉地区北部、唐古特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西部的交汇地是芨芨草属分布中心。(B)根据芨芨草属形态特征演化趋势分析和地史学资料推测横断山脉地区北部是芨芨草属的起源地。(C)有三条路线向外散布:a)从横断山脉地区向西沿喜马拉雅山脉,经克什米尔地区抵达地中海和中欧;b)从横断山脉向西北经祁连山、天山、塔里木盆地西侧山地,抵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c)由横断山脉向东北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和东北,抵达西伯利亚。
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从东部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区,以及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原区均有分布,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北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四川西部、西藏高原东部等,在国外,芨芨草分布于亚洲中部和北部,如蒙古、俄罗斯等。
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芨芨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山、陡崖均可栽种。
栽培技术 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法。播种繁殖:春播和秋播均可,秋播于9月下旬来种,随采随播;春播于5月上旬进行。播后覆土约2cm。分株繁殖:3-4月或9-10月,将老珠挖起,分成数丛,按行殊距20cm×15cm开窝,栽前剪去茎秆和叶,栽后盖上。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一般不行追肥。性味
药用价值
甘;淡;平药材基源
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茎、根或种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茎15-30g;种子,10-15g。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芨芨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芨芨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5202.html
-
八角枫
名称:八角枫八角枫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为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华瓜木 Alangium chinense (Lour ) Rehd 及瓜木 A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
八角
名称:八角八角(学名:Illiciumverum),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
-
自然铜
名称:自然铜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铁矿族矿物黄铁矿。又名石髓铅(《雷公炮炙论》),方块铜(《药材学》)。含二硫化铁(FeS2)矿石。采挖后除
-
紫珠叶
名称:紫珠叶Folium Callicarpaae Macrophyllae(英)Bigleaf Beautyberry Leaf别名 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的叶。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幼枝被灰白色长茸毛。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椭圆
-
紫珠
名称:紫珠学名: Callicarpa bodinieri Purplepearl英名:Lévl.科属:马鞭草科 Verbenaceae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简介:小枝
-
紫芝
名称:紫芝紫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用。紫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
-
紫云英子
名称:紫云英子紫云英子(江西《草药手册》)【异名】蒺藜子(《贵州民间药物》),草蒺藜(苏医《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紫云英的种
-
紫芋
名称:紫芋【种 名】: 紫芋【学 名】: Colocasia tonoimo Nakai【科】: 天南星科【属】: 芋属产地分布原产中国。形态特征天南
-
紫玉簪叶
名称:紫玉簪叶紫玉簪叶(《江西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紫玉簪"条。【功用主治】治崩漏带下,溃疡。【选方】
-
紫玉簪
名称:紫玉簪基本信息紫玉簪学名:Hosta ventricosa (Salisb ) Stearn别名:紫萼、山玉簪科属:百合科玉簪属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