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兰香
名称:留兰香
植物形态
留兰香,多年生芳香性草本。茎直立,高40-130厘米,无毛或近于无毛,绿色,钝四稜形,具槽及条纹,不育枝仅贴地生。叶无柄或近于无柄,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尖锐而不规则的锯齿,草质,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明显隆起且带白色。轮伞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端,呈长4-10厘米、间断但向上密集的圆柱形穗状花序;小苞片线形,长过于花萼,长5-8毫米,无毛;花梗长2毫米,无毛。花萼钟形,花时连齿长2毫米,外面无毛,具腺点,内面无毛,5脉,不显著,萼齿5,三角状披针形,长1毫米。花冠淡紫色,长4毫米,两面无毛,冠筒长2毫米,冠檐具4裂片,裂片近等大,上裂片微凹。雄蕊4,伸出,近等长,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伸出花冠很多,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原产南欧,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苏联。我国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或逸为野生,新疆有野生。
繁殖培育
生长习性
性喜湿润,适应性强。耐寒,在上海能露地越冬,但连续栽3年后植株生长不良,耐寒力也明显减弱。需要充足的阳光,不适宜在荫蔽条件下栽培。
栽培技术
A. 大面积栽培技术 以扦插繁殖为主。
留兰香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在全国各地均能种植,一般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耐热、耐寒能力强,温度在30℃以上时仍能正常生长,在-20~-30℃的低温下,地下根茎仍能存活。早春当地表温度达到5℃左右开始萌发出土,幼苗可耐-5℃的低温,一般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植株体内精油的积累。留兰香喜潮湿,但怕涝,一般田间持水量在75%较有利于生长,但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和花期需水较多,第2茬需水较少。留兰香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适合生长,尤其是砂壤土、壤土更适合生长。土壤盐碱过大,可导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影响产量。土壤pH值以6.5~7.5为宜。
一、栽培要点
1.品种选择:留兰香分大叶和小叶两个品种,一般选择大叶留兰香,其适应性强,生长快,茎秆含油量高,品质好。
2.播种方式:由于种子繁殖变异较大,生产上一般采用根茎繁殖和分枝繁殖两种方式。本地采用根茎繁殖法,在4月初将留兰香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无病虫的新鲜根,切成5~8厘米的根段,按(60厘米+40厘米)×10厘米的宽窄行,摆在已开好的播种沟内,然后覆土。大田需种根量为667平方米(1亩)80~100公斤。
3.中耕除草:苗期气温较低,必须在封行前(苗高15~20厘米)松土除草1~2次。松土时靠近植株处浅松,行间可深些,雨后土壤板结及时松土。在收割前还应人工除杂草1次,以免收割时混入,影响精油的质量。
4.施肥:在整个生育期追肥1~2次,当株高10厘米时,可施提苗肥,667平方米施尿素5~8公斤;第2次施肥可根据长势,在6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施磷肥3公斤、尿素5公斤,以促进留兰香健秆增油,提高产量。
二、收获时间
留兰香每年收割两茬,5~8月采收。第1次在7月下旬,正值初花时节,大田60%的植株开2、3轮花序时,植株茎叶含油最高,为最佳收割期。收割时应选择连续晴天的上午,在阴雨大风、阳光不强的天气收割对产量影响很大。收割后在地上摊晒七成千时即可蒸馏加工。
B. 家庭栽培技术
留兰香与薄荷一样,是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之一。我国栽培的留兰香主要有“大叶”和“小叶”两种,前者适应性广,生长势强,原油产量较高,年亩产油7公斤左右,但原油香气较差;后者适应性差,易倒伏,且病害重,原油产量较低,年亩产油5公斤左右,但原油香气好,品质较好。
留兰香喜温暖、湿润,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薄荷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种植,一般在立冬至大雪期间播种。当早春气温在5℃左右时,播于土壤中的种根能发芽出苗。在生产上,一般以地下茎作为繁殖的材料,也有将葡匐茎、地上部的植株切成带2-3个节的小段作为繁殖材料。具体栽培要求是:
1、合理密植。留兰香的分枝能力很强,头刀基本苗宜掌握在1—2.5万左右,二刀宜掌握在12—15万。头刀基本苗如过密或过稀。应及时进行移密补稀。移密稀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才能进行,否则成活率降低。头刀收割后不宜刨根,最好是齐泥面收割后把排水沟里的泥捞出覆盖于田面上,否则二刀难以全苗。
2、严格去杂。留兰香很易发生退化与混杂,去杂在能识别真野留兰香时就要进行。
3、合理施肥。施肥原则上应根据密度与种植方式而定4孔髁衾枷慊久缭?.5万以下,在施有一定数量
的基肥或土质较肥沃的田块,应普施苗肥,重施分枝肥,巧施煞车肥;密度在1.5万以上的田块,应轻施苗肥和分枝肥,重施煞车肥;夹种田块应采取两头轻,中间重的施肥方式,即在夹种作物收获后来一次大水重肥,促使多长分枝与叶片。二刀留兰香生长期较短,在整个生育期中,气温由高到低,因此,应利用苗期有利于其生长的气候条件,促进壮苗早发。在早苗齐苗的基础上,务必使二刀留兰香生育前期“一轰头”。施肥的原则是“前促后控”、“一轰一补”,即在苗期、中前期要多施,后期少施或不施肥。
4、适时收割。根据提高原油产量的有关因素,确定采收适期。头刀和二刀留兰香均在初花到盛花期产量最高;在一天中一般以晴天的10时到14时收割产量最高;阴雨天及大风和露水未干时不收割。做到生育期不适不割,阳光不足、温度不高不割,大风下雨不割,露水未干不割,地面潮湿不割。
病虫害防治
1、症状
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或黄褐色或深褐色病斑。3-4d后,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看到不明显的轮纹,上面布满蚕丝状灰白色霉层(菌丝),病叶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小时在病斑上未见到轮纹,上面布有白色霉点(菌丝),病叶发黄萎蔫萎缩。7-10d后,环境不适则茎秆表皮破裂萎缩,上部叶凋萎发黄,中、下部叶黑褐色萎谢;环境适宜则病叶腐烂发黑脱落成光杆,茎杆发黑枯死。
2、病原
留兰香菌核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无性世代属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菌丝无色,直角或锐角分枝,近分枝处有缢缩和分隔;初分枝菌丝呈棒状,无分隔,缢缩不明显。田间病叶上产生的菌丝为蚕丝状属初期菌丝,细胞较长,分枝少。菌核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小时的约1mm左右,大的可达3.5mm左右,一般为1.5mm左右。初期表面乳白色,继之褐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
3、发病规律
留兰香菌核病在苏北新曹农场垦区常年发生两个高峰时期。一般头茬留兰香在6?7月份,二茬在9-10月份。头茬病较轻,后茬发病重,封行时开始发病,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3.1阴雨潮湿发病重阴雨潮湿,促进出口病原菌的增殖和传播。连绵阴雨、降雨量多、雾大露重,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再侵染。据调查,1991年5月下旬,雨日5d,比历年多2.5d,雨量38.5mm,比历年高12.7mm,发病盛期提前而且非常严重,发病率达78.3%,死亡率达32.6%,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地势低、沟系差、渍害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传染。据调查,排水困难的田块比排水畅通的田块发病率高2.2倍。
3.2植株郁闭发病重植株郁闭,促使植株抗病力下降。密度大、杂草多、生长旺盛,枝叶繁茂,不利于植株健康生长而有利于病菌侵染为害。据调查,密度在0.8万?1.2万株/667m2,发病率为17.5%;1.5万?2.0万株/667m2,发病率为45.6%;当杂草在46-63株/0.11m2时,发病率为51.9%,7-18株/0.11m2时,发病率为22.4%。
3.3连作重茬发病重连作重茬,菌源多,菌量大,基数高而发病重。据调查,1a新作茬发病率14.8%,2a连作茬发病率27.5%,3a以上老作茬发病率50.1%。
4、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降湿灭渍开墒挖沟,降低地下水位,墒墒通沟、沟沟通河,排水畅通,雨止田干,减轻湿度消灭渍害,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一个田块,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空。墒沟间距2.4m,腰沟间隔30m,田块沟间距离50m。头茬和二茬留兰香出苗后,均要及时进行清沟埋墒。
(2)科学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协调植株体内氮、磷、钾比例,增强抗病能力。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化学肥料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为辅;有机肥料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0.65:0.15。
(3)轮作换茬实行连年换茬,最好水旱轮作,以减少菌源。在苏北东台地区大致有2种轮作方式:一是1a2熟制:第一年夏熟为麦子或油菜,秋熟为水稻、玉米、大豆;第二年夏熟是留兰香,秋熟是留兰香或赤豆、菊苣、蔬菜等。二是2a5熟制:第一年夏熟为大麦或蚕豆,早秋熟为玉米,晚秋熟为赤豆、菊苣、胡萝卜等;第二年夏熟是留兰香,秋熟是留兰香或菜豆、菊苣、蔬菜等。
(4)合理密植留兰香分枝力强,分枝多、节位低。头茬适宜密度,约1万株/667m2,行距为0.4mm左右,株距为0.17m左右,二茬适宜密度为4.0?4.5万株/667m2,过密必须进行人工间苗或机械疏苗,以控制密度而增强通风透光。
(5)清除杂草杂草治理有人工除草和化学防除。化学防除技术一是苗前封闭处理(留兰香未出苗和杂草未出土之前)每667m2施用25%敌草隆WP(可湿性粉剂,下同)200g,或25%绿麦隆WP200g、80%伏草隆100g、果尔24%EC(乳油,下同)66ml、25%敌草隆WP125g+25%绿麦隆WP150g、25%绿麦隆WP100g+克无踪20%AS(水剂,下同)100ml。此方法一般头茬不需用,在二茬上施用,二茬留兰香施用是在头茬留兰香收割后3d之内。二是苗后茎叶处理(留兰香苗龄五叶期以上,杂草草龄六叶期以下之时)667m2施用精禾草克5%EC或高效盖草能10.8%EC60ml,或25%灭草松AS300ml或排草丹48%AS150ml、25%敌草隆WP200g、25%绿麦隆WP100g+48%排草丹AS100ml。此方法施用后对留兰香有轻微伤害,但6d后留兰香生长恢复正常。
2)化学防治
以药剂保护为主,辅以药剂治疗。在短时间降雨(如雷阵雨)后,及时施药预防1次;在梅雨(连阴雨)期间,每隔7d防治1次,连续2?3次;在发病高峰(或大发生)的初期治疗2-3次,每次施药间隔5d。药剂每667m2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ml、甲基托布津70%WP75g或75%百菌清WP150g,防效在70%以上。20%三唑酮EC50ml,防效65%。
化学成分
从留兰香挥发油中分得左旋α-蒎烯(α-pinene),左旋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左旋的柠檬烯(limonene)和右旋的3-O-辛醇(3-O-octanol),葛缕酮(carvone),胡薄荷酮(pulegone)。
印度产的鲜叶挥发油含葛缕酮,左旋的柠檬烯和二氢香苇醇(dihydrocarveol)
留兰香鲜叶中水分83.%,蛋白质4.8%,脂肪0.6%,纤维2.0%,碳水化合物8.0%,矿物质1.6%。100克中含维生素A270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C50毫克。含有50%香芳酮,不含有薄荷脑。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药名:留兰香
别名:香花菜、南薄荷、升阳菜等
来源:植物留兰香的全草。
功效主治:解表、和中、理气。治感冒发热、咳嗽、虚劳咳嗽、伤风感冒、头痛、咽痛、神经性头痛、胃肠胀气、跌打瘀痛、目赤辣痛、鼻衄、乌疗、全身麻木及小儿疮疖。
在热带作为药用时,叶汁和元葱一起使用,可抑制呕吐,精油可作除臭驱风药。
调味食用
嫩枝、叶常作调味香料食用。 可以在酱汁、饮料、凉菜、刀豆、土豆的料理或鱼肉料理中使用,做点心时也使用。川渝一带一般用作煮鱼和炒嫩胡豆的佐料。叶子可作为蔬菜,凉拌、炒吃都可,在欧洲普遍用来泡茶。
工业用途
工业中也可用来作香皂之香精,抽出的精油是糖果、制药、牙膏中的重要的香油。口香糖生产中也使用得很多。
园林用途
留兰香可作地被植物,能快速铺地形成景观。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留兰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留兰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4771.html
-
八角枫
名称:八角枫八角枫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为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华瓜木 Alangium chinense (Lour ) Rehd 及瓜木 A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
八角
名称:八角八角(学名:Illiciumverum),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
-
自然铜
名称:自然铜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铁矿族矿物黄铁矿。又名石髓铅(《雷公炮炙论》),方块铜(《药材学》)。含二硫化铁(FeS2)矿石。采挖后除
-
紫珠叶
名称:紫珠叶Folium Callicarpaae Macrophyllae(英)Bigleaf Beautyberry Leaf别名 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的叶。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幼枝被灰白色长茸毛。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椭圆
-
紫珠
名称:紫珠学名: Callicarpa bodinieri Purplepearl英名:Lévl.科属:马鞭草科 Verbenaceae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简介:小枝
-
紫芝
名称:紫芝紫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用。紫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
-
紫云英子
名称:紫云英子紫云英子(江西《草药手册》)【异名】蒺藜子(《贵州民间药物》),草蒺藜(苏医《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紫云英的种
-
紫芋
名称:紫芋【种 名】: 紫芋【学 名】: Colocasia tonoimo Nakai【科】: 天南星科【属】: 芋属产地分布原产中国。形态特征天南
-
紫玉簪叶
名称:紫玉簪叶紫玉簪叶(《江西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紫玉簪"条。【功用主治】治崩漏带下,溃疡。【选方】
-
紫玉簪
名称:紫玉簪基本信息紫玉簪学名:Hosta ventricosa (Salisb ) Stearn别名:紫萼、山玉簪科属:百合科玉簪属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