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名称: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分类: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分布:产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也分布于日本。
海拔:near sea level to 600
命名来源:[Ann.Mus. Bot. Lugd.-Bat. 3: 157. 1867]
浙贝母 (《药材学》)
【异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植物形态】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6厘米,有2~3片肉质的鳞片。
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
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17厘米,宽6~15毫米;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罕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
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梗长1~1.5厘米;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歧。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5厘米,有6条较宽的纵翅,成熟时室背开裂。
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翅。
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湿润的山脊、山坡、沟边及村边草丛中。
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采集】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药材】①元宝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
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4厘米,厚7~17毫米。
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
气微劈,味苦。
②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1~1.7厘米,直径2~3.5厘米。
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垦淡黄白色。
质地、气味同元宝贝。
上述二种药材,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个较小、表面灰白色、断面中心棕红色者为质次。元宝贝较珠贝为优。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
江苏产者称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种为小,直径2~3.5厘米,高1~1.5厘米。
药材与珠贝相类。
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
药理概述
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斯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鳞茎。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野生于林下或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在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区也有示范栽培。
植物特性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两、三枚肥厚的鳞片对合而成,直径2~6厘米;一般一个鳞茎有两个心芽;鳞片和心芽着生在鳞茎盘上。茎单生,直立,圆柱形,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有蜡质。单叶,无柄;下面叶较宽,上面叶较窄,被针形至线状被针形,长6-15厘米,宽0.5~1.5厘米,全缘;下部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叶互生,顶端呈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项或上部叶腋间,有短梗。一般植株有3~9朵花,总状排列,开放时下垂,钟状;花被6片,淡黄绿色,排成两轮,长倒卵形或卵圆形,长2.5厘米左右,宽1.5厘米左右,内散布紫色斑点,互相交织成网状;雄蕊6枚;雌蕊1枚。蒴果,具6等宽的纵翼,成熟时室背开裂,每果有种子50~100粒。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翼,淡棕色,一般长0.6厘米,宽0.5厘米,厚约0.1厘米,千粒重约3克。
生长特性
浙贝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温度4~30℃,过低或过高均休眠。土壤要求湿润沙质壤上(含水量在80%),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比较耐寒,在北京能在地里越冬。黏土、干旱的地方不适合栽培。
栽培技术
(一)概述
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
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斯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鳞茎。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野生于林下或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在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区也有示范栽培。
(二)植物特性
浙贝为百合材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两、三枚肥厚的鳞片对合而成,直径2~6厘米;一般一个鳞茎有两个心芽;鳞片和心芽着生在鳞茎盘上。茎单生,直立,圆柱形,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有蜡质。单叶,无柄;下面叶较宽,上面叶较窄,被针形至线状被针形,长6-15厘米,宽0.5~1.5厘米,全缘;下部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叶互生,顶端呈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项或上部叶腋间,有短梗。一般植株有3~9朵花,总状排列,开放时下垂,钟状;花被6片,淡黄绿色,排成两轮,长倒卵形或卵圆形,长2.5厘米左右,宽1.5厘米左右,内散布紫色斑点,互相交织成网状;雄蕊6枚;雌蕊1枚。蒴果,具6等宽的纵翼,成熟时室背开裂,每果有种子50~100粒。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翼,淡棕色,一般长0.6厘米,宽0.5厘米,厚约0.1厘米,千粒重约3克。
(三)生长特性
浙贝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温度4~30℃,过低或过高均休眠。土壤要求湿润沙质壤上(含水量在80%),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比较耐寒,在北京能在地里越冬。黏土、干旱的地方不适合栽培。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河流、山脚、大溪两侧的冲击土为最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沙质壤上,排水良好的,可与前茬作物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轮作。黏壤、过沙的土壤均不适宜。种过浙贝母的地,不能连种3次,否则易得病害。地选好后深翻18~20厘米,耙细耙平,做成宽200厘米,高12~15厘米的畦,畦沟深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每公顷施腐熟的厩肥和堆肥37500~75000千克,均匀施入表土层。
2.繁殖方法
浙贝目前生产中采用无性繁殖,种子繁殖太慢。
(1)鳞茎繁殖
9~10月上旬,将种子田里的浙贝挖出来,选种鳞茎,做种用的一般选2号贝,2号鳞茎是在挖贝母时选择,最大的鳞茎叫土贝,直径4.5~7厘米,最小的鳞茎叫杂贝,3号贝比2号贝小一点,但质量还是好的,既可作商品,又可作种子田的种子,而大贝和杂贝都可作商品用。如果2号贝不够可以用3号贝代替,加强培育管理。施肥,3号贝也能赶上2号鳞茎生长情况。
种子田的鳞茎选择的标准是鳞茎直径3-5厘米(0.5千克有16个左右),鳞瓣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损伤和病害,边挖边裁,其他号的贝母暂时在室内存放,厚度5厘米。冬季套种的作物及时下种,及时收挖,不影响浙贝母生长,之后再栽商品田,10月末全部种完。
栽植方法:浙贝母种子田的栽培,株行距大小主要是根据种鳞茎的大小而决定。种子田要深栽一些,栽浅了,鳞茎抱合不紧,易伤芽,10~15厘米深,种子大深一些,种子小浅一些,商品用栽要浅一些,否则鳞茎长不大。株距按12厘米把种子均匀排在沟内,芽向上,栽到边上种要深一些,以免雨水冲刷露出来,栽一行盖一行。
新引种的地方,准确定何时间裁为合适,当见到个别鳞茎在潮湿情况下根已伸出鳞片时已表明到了下种季节。从气温来看,当气温达到22~27℃时即可下种。2号种鳞茎每公顷6000千克左右,3号贝做种每公顷9000千克左右。
浙贝母的套种,种子田从下种到出苗需要3~4个月时间,种子地种的又很深。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肥力,可套种蔬菜等,原则必须冬至前要收完。给浙贝母施冬肥。4月份以后,在浙贝行间套种甘薯、花生、大豆、谷类、茄子等作物,这些作物5月中下旬长起来之后,浙贝母地上部已枯萎,除去杂草等枯叶,让套种作物遮荫,使贝母休眠。9月份挖栽浙贝母,套种作物也收获了。
(2)种子繁殖
要经过4~5年,繁殖才达到2号、3号鳞茎大小。种子繁殖提高繁殖率,节约大量的药材,但种于繁殖时间太长,绝大多数采用无性繁殖。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重点放在浙贝母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的前期进行,栽后半个月浅除一次草,每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并和施肥结合起来。在施肥之前要除一次革,使土壤疏松,肥料易吸收。苗高12~15厘米抽薹,每隔15天除草一次,或者见草就拔,种子田5月中耕一次。套种作物收获后,施冬肥很重要,用量大,浙贝地上部生长仅有3个月左右。肥料需要期比较集中,仅是出苗后追肥不能满足整个生长的需要,而冬肥能够满足整个生长期,能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因此冬肥应以迟效性肥料为主。重施基肥,在畦面上开浅沟,每公顷人粪尿15000千克施于沟内,覆土,上面再盖厩肥、垃圾和饼肥混合发酵的肥料,打碎,37500千克左右,整平,免妨碍出苗。商品田再加化肥300千克,第二年2月苗齐后再浇苗肥,每公顷人粪尿11250~15000干克,稀释水浇于行间。摘花以后再施一次花肥,方法同上。
(2)灌溉排水
浙贝从2~4月需水多一点,如果这一段缺水植株生长不好,直接影响鳞茎的膨大,影响产量。整个生长期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但北方春季干旱,每周浇一次水,南方雨季要注意排水。
(3)摘花
为了使鳞茎充分得到养分,花期要摘花,不能摘得过早或过晚。当花长2~3朵时采为合适。
4.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Botrytis elliptica(Berk.) GKe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病后先在叶片上出现淡褐色的小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明显的水渍状环,不断扩大形成灰色大斑;花被害后,干缩不能开花,花柄绞缢干缩,呈淡绿色;幼果被害呈暗绿色而干枯,较大果实被害后,在果皮及果翼上有深褐色小点,不断扩大,逐渐干枯。被害部分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能长出灰色霉状物。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发生,4月中旬盛发,危害严重。本病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产生菌核落入土中,成为第二年初次浸染的来源。
防治方法:①浙贝收获后,清除被害植株和病叶,最好将其烧毁,以减少越冬病原。②发病较严重的土地不直重茬。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浙贝的抗病力。④发病前,在3月下旬喷射1:1:100的波尔多液,7~10天1次,连续3~4次。
(2)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er]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是从叶尖开始,叶色变淡,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渐向叶基蔓延,有的因环境关系,不向叶基部深入发展而出现叶尖部分枯萎现象,病部与健部有明显界限,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发生危害,直至浙贝地下部枯死。如在清明前后春雨连绵则受害较为重,浙贝黑斑病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被害植株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再次浸染危害。
防治方法:同灰霉病。
(3)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Jones) Holland」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鳞茎受害部分开始为褐色水渍状,蔓延很快,受害后鳞茎变成糟糟的豆腐渣状,或变成黏滑的“鼻涕状”;有时停止危害,而表面失水时则成为一个似虫咬过的空洞。腐烂部分和健康部分界明显。表皮常不受害,内部软腐干缩后,剩下空壳,腐烂鳞茎具特别的酒酸味。
防治方法:于腐病、软腐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①选择健壮无病的鳞茎作种。如起土贮藏过夏的,应挑选分档,摊晾后贮藏。②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种植,并创造良好的过夏条件(见浙贝过夏部分)。③药剂防治:配合使用各种杀菌剂和杀螨刘,在下种前浸种。如下种前用20%可湿性三氯杀螨砜800倍加80%敌敌畏乳剂2000倍再加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混合液浸种10~15分钟,有一定效果,但有待继续试验,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④防治螨、蛴螬等地下害虫,消灭传播媒介,防止传播病菌,以减轻危害。
(4)干腐病 [Fusatium avenaceum(Fr.) Sacc.」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鳞茎基都受害后呈蜂窝状,鳞片被害后呈褐色皱褶状。这种鳞茎种下后,根部发育不良,植株早枯,新鳞茎很小。在杭州市郊区干腐病的主要表现是受害鳞茎基部呈青黑色,鳞片内部腐烂形成黑斑空洞,或在鳞片上形成黑褐色、青色大小不等的斑状空洞。有的鳞茎维管束受害,鳞片横切面可见褐色小点。
防治方法:同软腐病。
(5)蛴螬
是金龟子幼虫,又名“白蚕”。体白色,头部黄色或黄褐色。危害浙贝鳞茎的主要是铜绿金龟子(Anomald corpulenta motschulsky)幼虫。其他金龟子幼虫也危害。
铜绿金龟子成虫体长1.8~2.1厘米,铜绿色,边缘土黄色,足的基都几节黄色,前足胫节外侧有两齿,爪上无齿;老熟的幼虫长2.3~2.5厘米,头部黄褐色,胸腹乳白色,肛门一字形,一沟裂,前方中央有两刚毛,四周也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刚毛。大黑金龟子幼虫肛门三裂,前方生一群扁形。尖端呈钩头的刚毛。黑绒金龟子幼虫肛门纵裂,前方有一排略成弧形的刚毛。
蛴螬在4月中旬开始危害浙贝鳞茎,浙贝过复期危害最盛,到11月中旬以后停止危害。被害鳞茎成麻点状或凹凸不平的空洞状,似老鼠啃过甘薯一样。有时把鳞茎咬成残缺破碎。成虫在5月中旬出现,傍晚活动,卵散产于较湿润的土中,喜在未腐熟的厩肥上产卵。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杂草,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虫口。②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并覆土盖肥,减少成虫产卵。③整地翻士时,拾取幼虫作鸡鸭饲料。④点灯诱杀成虫金龟子。⑤下种前半月每公顷施375~450千克石灰氮,撒于上面后翻入,以杀死幼虫。⑥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浇注根部周围土壤。⑦用土农药石蒜鳞茎进行防治,结合施肥,将石蒜鳞茎洗净捣碎,每50千克粪放3~4千克石蒜浸出液进行浇治。
(6)豆芜菁(EPicauta Arorha。八 MarseuD又名“红豆娘”。主要食害大豆、花生等叶子,也喜吃浙贝叶片。
成虫喜群集危害,将斯贝叶片咬成缺刻、空洞或全部吃光,留下较粗的叶脉。严重时成片浙贝被吃成光杆,影响地下部鳞茎产量,但发生不很普遍。
成虫体长1.1-1.9厘米,全体灰黑色。头部除触角基部的一对瘤状突起和复限及近复眼内侧处黑色外,其余都是红色。卵长0.25~0.3厘米,近似圆筒形,黄褐色,卵块排列成菊花状。幼虫共6龄,第一龄幼虫形状比较特殊,头部大,有一对钳状的大颚,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一对尾须,行动敏捷;其他各龄幼虫,形似蛴螬,头部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腹足退化,只有3对胸足。蛹近似纺锤形,头部贴在胸部腹面,已有成虫结构。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利用成虫的群集性,及时用网捕捉,集中杀死。但应注意豆芫菁在受惊时会分泌一种黄色液体,能使人的皮肤中毒起泡,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捕捉。②农药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750千克喷雾,或用40%乐果乳剂400~750千克喷雾。
(7)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lieulates Falder.)
土名叫“叩头虫”,是危害浙贝的地下害虫之一。
沟金针虫身体扁平,革质,似针状,尾节分岔,并稍向上弯曲,身体背面中间有一条纵沟,故称沟金针虫。沟金针虫在土中危害鳞茎,在鳞片上常见约0.2厘米大小的穿洞。
沟金针虫生活史很长,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幼虫期最长,其活动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很大,冬季气温降低时,它就钻到30厘米以下甚至更深的土里越冬;春季上升活动和危害的时间比其他地下害虫早,一般早春10厘米土温到6℃时,就开始上升活动,危害浙贝。
防治方法:改变地下害虫的生活条件,将害虫翻出土面,使受天敌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死亡。在金针虫化蛹时,将蛹室破坏,可使其大量死亡。
(8)葱螨(Rhizoglyphus echinopus Kevan)体很小,成虫体长0.07厘米左右,灰白色,有足4对,赤褐色,背面有两个近圆形点(食团),经常群集寄生于鳞茎内,使鳞茎腐烂。葱螨从卵经幼虫到成虫,约经9~30天。温度在25℃左右时繁殖最快,每条成虫可产卵50~100粒,多的在500粒以上,所以繁殖很快;温度在10℃以下及干燥的环境,能限制它的活动及繁殖。
葱螨危害浙贝鳞茎主要是在过夏期间,在下种后及收获前的一段时间内也能危害。被害的鳞茎呈凹洞或整个腐烂,但可见部分维管束残体。常与其他病害混在一起。
防治方法:①室内贮藏的鳞茎在起土后适当排放7~10大,使螨在干燥环境下死亡或离开鳞茎。贮藏前将腐烂及有螨的鳞茎选出,分别贮藏。贮藏期间湿度不能太大,并适当翻动,使湿度不利于螨的繁殖。②下种前严格挑选种子,把腐烂有螨的剔出。③下种前结合防病,用杀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浸种(见干腐、软腐病的药剂防治)。
(五)采收加工
作商品的浙贝,5月中下旬植株枯萎时选择晴天收获,从畦的一端采挖,不伤鳞茎,洗出鳞茎上的泥土,选大的鳞茎挖去心芽,加工成元宝贝。较小的鳞茎不去心芽,整个加工成为珠贝。挖下的心芽可加工成贝芯。三档商品中一般珠贝约占10%~15%,贝芯约占5%~10%,其他为元宝贝,这一比例因生长好坏而不同。加工时边擘鳞片边挖心,同时进行分档。即排大的鳞茎选出,率下鳞片挖下贝芯,分别放置,留下直径2厘米以下的作为珠贝。在进行率鳞片挖贝心时应注意:①有重瓣的鳞片要分开,便于晒干。②心芽不要挖得太大,以免影响产量和质量。
(1)去皮加石灰
去皮的方法是将鳞茎相互碰撞摩擦。去皮的目的在于使内部的水分容易挥发。加石灰的目的,一方面可将鳞茎内部的水吸到外表来,另一方面石所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去皮是在特制的木桶(当地称柴桶)中进行的,长100厘米,宽50厘米,高25厘米,形状似船。加工时将木桶悬于三脚木架上,贝母装进桶内,每次可装20~25千克左右,然后由两人各在一边握住水桶来往推动,使贝母相互摩擦,经15-20分钟,见表皮大部分脱落,浆液渗出时放入石灰(用贝壳烧成的壳灰),每50千克鲜贝母加贝壳及1.5~2.5千克。石灰加好后,再继续推动撞击约15分钟,等贝母全部粘满石灰为止。当地大多数是上午起贝,下午去皮,并将贝母放入竹箩内过夜,使石灰渗入贝母内部,促使干燥。近来去皮摩擦的方法已逐渐用电动机械,木桶也适当扩大,每次可放鲜鳞茎90千克,来往摩擦时间也缩短4~8分钟。
(2)晒干
加工后的浙贝第二天放在阳光下晒,连晒3~4天后,用麻袋装起来,在室内堆放1-3天,让内部水分渗到表面来,再晒1~2天,就可以晒干。在晒干的过程中,每天用筛子(筛眼的孔径约0.5厘米)将脱落的石灰及杂物等筛去。一般150-160千克可加工成干货50千克,如加工不好,则200千克才能加工成50千克干货。贝母干燥的标准是折断时松脆,断面白粉状,颜色一致,中心无玉色。如断面中心三色者,说明未干,需要再晒。
加工期间,常常会遇到阴雨天气,而去皮的贝母一般只能放置一天半左右时间,晒过一天的贝母也只能放置3天左右时间,如果不及时晒下,就会使贝母腐烂,造成损失。为此,加工前要注意天气预报;起土后要下雨就不加工,而将带泥的贝母暂时放置。不去皮的鳞茎,可以放好几天不致于腐烂。等天气好时再加工。放时不要堆放太高,应在30厘米以下,否则堆内发热。如在去皮过程中大气转阴雨,碰撞时间要短些,并把石灰适当多加一些以加强防腐。如浙贝已经去皮,遇到大气不好应马上摊开,放在通风之处,不要堆在一起。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可用火烘干。烘的方法,有条件的可利用蚕茧的烘灶进行。烘的温度不可过猛,以不超过70℃为宜,并要及时翻动,否则会使贝母成为发硬的“僵子”而造成损失。如没有烘灶等设备,则可搭临时性土烘灶,用木炭来烘。最好用探温烘干器来烘。
药用价值
1.《本草正义》: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久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疮者,苫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渗药。居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舌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绪。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虽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中,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2.《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阴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3.《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4.《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突风火有痰者宜此。
5.《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考证:出自《药材学》
1.《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
2.《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
3. 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有浙贝之名。但据以前各家所述产地、形态,实已包括本品在内。如宋《本草图经》并有越州贝母的附图。参见川贝母、土贝母条。
【炮制】拣去杂质,清水稍浸,捞出,润透后切厚片,晒干。
【性味】《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归经】《本草正》: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功用主治】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
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撤。
【选方】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
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
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
(《经验广集》吹喉散) ④治对口:象贝母研末敷之。
(《杨春涯经验方》)
【名家论述】《本草正义》:象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结。
《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
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
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
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
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义皆本此。
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旨。
主金疮者,苦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掺药。
后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
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
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
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苦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
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
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结。
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
主郁气痰核等证,则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
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
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字,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药用成份
【化学成分】鳞茎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贝母醇。
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贝母丁碱、贝毋芬碱、贝母辛碱和贝母替定碱。
日本产的浙贝鳞茎中还分出了浙贝母碱的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①对平滑肌及腺体的作用猫和家兔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
前者类似阿托品的作用,后者可能系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
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均未确证有镇咳作用。
浙贝母碱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对大鼠子宫也能兴奋。
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预先应用双苄胺或利血平处理后,其兴奋子宫的作用减弱或消失。
浙贝母碱溶液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扩大并使对光反应捎失,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但其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弱。
浙贝母生物碱则使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
②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作用浙贝母生物碱大剂量可使狗、猫及兔血压中等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兔血压微升,离体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脏搏动立即停止。
【毒性】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约0.9毫克/公斤(可能系9毫克/公斤之误)。
早年曾报道另一种浙贝母碱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0~12毫克/公斤(静脉),对猫为8~10毫克/公斤(静脉)。
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瞳孔散大,震颤,惊厥,便溺。
致死原因为呼吸衰竭,亦可能与形成变性血红蛋白有关。
Fritillaria verticillata的酒精提取液并能升高血糖。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浙贝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浙贝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2494.html
-
八角枫
名称:八角枫八角枫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为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华瓜木 Alangium chinense (Lour ) Rehd 及瓜木 A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
八角
名称:八角八角(学名:Illiciumverum),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
-
自然铜
名称:自然铜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铁矿族矿物黄铁矿。又名石髓铅(《雷公炮炙论》),方块铜(《药材学》)。含二硫化铁(FeS2)矿石。采挖后除
-
紫珠叶
名称:紫珠叶Folium Callicarpaae Macrophyllae(英)Bigleaf Beautyberry Leaf别名 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的叶。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幼枝被灰白色长茸毛。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椭圆
-
紫珠
名称:紫珠学名: Callicarpa bodinieri Purplepearl英名:Lévl.科属:马鞭草科 Verbenaceae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简介:小枝
-
紫芝
名称:紫芝紫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用。紫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
-
紫云英子
名称:紫云英子紫云英子(江西《草药手册》)【异名】蒺藜子(《贵州民间药物》),草蒺藜(苏医《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紫云英的种
-
紫芋
名称:紫芋【种 名】: 紫芋【学 名】: Colocasia tonoimo Nakai【科】: 天南星科【属】: 芋属产地分布原产中国。形态特征天南
-
紫玉簪叶
名称:紫玉簪叶紫玉簪叶(《江西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紫玉簪"条。【功用主治】治崩漏带下,溃疡。【选方】
-
紫玉簪
名称:紫玉簪基本信息紫玉簪学名:Hosta ventricosa (Salisb ) Stearn别名:紫萼、山玉簪科属:百合科玉簪属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