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短肠蕨

好东西

中华短肠蕨

名称:中华短肠蕨

中华短肠蕨为蹄盖蕨科蕨类植物。植株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生,顶端密被线状披针形鳞片,全缘。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根茎可供药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袪湿。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

形态特征

中华短肠蕨(学名:Allantodia chinensis (Bak.) Ching)夏绿中型植物。根状茎横走,直径5-8毫米,黑褐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褐色至黑褐色,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长5-8毫米,全缘,膜质;叶近生。能育叶长达1米左右;叶柄长20-50厘米,直径2-3毫米,基部黑褐色,疏被鳞片,向上变为深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沟;叶片三角形,长30-60厘米,基部宽25-40厘米,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二回羽状一小羽片羽状深裂至全裂;侧生羽片达13对,斜展,多数互生,不对称(下侧小羽片较大),先端羽裂渐尖,基部1对最大,近对生或对生,矩圆阔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10-12厘米,柄长1-3.5厘米,近叶片顶部的几对缩小,呈披针形,羽状深裂,略有短柄或无柄;侧生小羽片约达13对,平展,多数互生,对称或近对称,略有短柄或无柄,披针形至矩圆形,长5-8厘米,宽1.5-2厘米,羽状深裂达中肋,裂片以狭翅相连,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浅心形;小羽片的裂片达15对,略斜向上,下部小羽片的稍疏离,上部小羽片的接近或密接,矩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圆或急尖,边缘有粗齿,或下部几对羽状半裂;叶脉羽状,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小脉6-8对,斜向上,多数二叉或单一,少数三叉或羽状。叶草质,干后呈草绿色或褐绿色,两面光滑;叶轴及羽轴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沟。孢子囊群细短线形,偶有长椭圆形至椭圆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达5-6对,生于小脉中部或接近主脉,多数单生于小脉上侧,部分双生,其长多数超过小脉长度的1/2-2/3;囊群盖成熟时浅褐色,膜质,从一侧张开,宿存或部分残留。孢子近肾形,周壁不明显,表面具不规则的刺状纹饰。染色体数目2n=82, 164。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0-800米的山谷林下溪沟边、石隙及公园荫处沟边、砌石隙。

地理分布

分布于江苏南部(太湖洞庭山)、上海(孔庙)、安徽(祁县、休宁)、浙江(杭州、宁波、鄞县、诸暨、金华、丽水、乐清)、江西(庐山、高安、德兴大茅山、井冈山、定南)、福建(武夷山、泰宁、福州、南靖)、广西(百色)、四川(成都、峨眉山、雅安)、重庆(酉阳)、贵州(安顺)。也分布于韩国(济州岛)、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琉球)及越南北部(谅山)。

药用价值

【中药名】中华短肠蕨

【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短肠蕨Allantodia chinensis (Bak.) Ching的根茎。

【性味归经】微苦;涩;凉。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主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好东西网将持续分享更多生活知识。

1.《中华短肠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分享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中华短肠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功效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haodonxi.com/zhonyao/2442.html

雉尾

中华剑蕨

展开全文
好东西网合作伙伴
首页 经验 功效 使用 知识 物语 食谱 百科 中药 问答